据有关资料记载,地球上最早的酒应是落地野果自然发酵而成的,所以,可以这样认为,酒的出现不是人类的发明,而是天工的造根据最早的记载,地球上最早的酒是落地野果自然发酵而成的,所以,酒一开始并不是人类发明的,而是自然的馈赠但在我国,也有关于酒的著名传说,传说杜康造酒,有一天,仙人指点他:你明天早晨到外面去,会碰到三个人,从他们身上各取一滴血,滴入酒槽里,美酒即成。结果,杜康第二天遇到三个人,分别是秀才、武士和疯子。这三个人是隐喻饮酒的三个境界:秀才代表的是谦逊尚礼的文人,有温文尔雅的姿态。武士代表的酒过三巡后的酣畅淋漓的抒发,形状风流潇洒,而疯子则代表了超量饮酒后的失态,酒壮人胆,什么不该说不该做的都做了。这也是饮酒的三个阶段,从可克制的状态变成放荡不羁的醉态。但其实,在酒文化当中,有着许多需遵守的“礼”,多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。比如在商周时代,人们以青铜制成饮酒的器皿,这些除了实际的用途还是代表阶级分层的“礼器”。不同阶层的人使用的酒器也不同,有着严格的尊卑之分。这些也多被应用于在宗庙举行的祭祀。而且在配酒的食物之礼中,菜肴和酒浆都要放在规定的位置,比如左酒右浆。而现在,我们仍然能看到在大一些的宴席上,杯筷盘碟的摆置都有讲究,且客人需在主人敬酒之后才能动杯,主人敬酒要先干一杯等,都是千年酒文化的遗风。酒文化中的“情”,文人借杯流露得最为透彻,陶渊明的“过门辄相呼,有酒斟酌之”和李白的“青天有月来几时,我今停杯一问之”凸显了闲情。借酒抒情是古代文人最喜欢的雅事,酒文化中的“情”在酒杯中表现得最为透彻,有陶渊明的“过门辄相呼,有酒斟酌之”,有李白的“青天有月来几时,我今停杯一问之”,亦有杜甫的“朝扣富儿门,暮随肥马尘。残杯与冷炙,到处潜悲辛”,若久逢知己则千杯都嫌少,若话不投机,则半句都嫌多,能喝到一起的才算是朋友。一杯酒即是一段心事与情景的见证,或凄切,或惨况,或怜惜,或遗憾,古往今来,道尽各种人生际缘。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,酒宴都是重要的社交场合。古人喝酒酱酒环境,讲究情调,还讲究氛围,对酒器的要求也高,因为饮的不是酒,而是心情。没有条件喝酒也要创造条件,最雅致的大抵是曲水流觞,三三两两好友坐列溪流旁,酒杯浮于水面之上,顺水而流,搭配行酒令,风雅与野趣并存。